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10月,又在印度尼西亚倡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今年,这一倡议提出整整十周年。十年是回望收获的节点,也是展望未来的契机。这十年,“一带一路”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汇聚成果,惠及人民,造福世界。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广西外国语学院依靠“‘一带一路’交汇对接和陆海统筹的关键区域”等独特的地域优势,十年来,广西外国语学院全力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打造外语专业特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我现在站在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金港高速公路……”2021年9月4日上午,广西外国语学院柬语专业温生源校友正通过vlog,用柬埔寨语向粉丝介绍这条由中国路桥修建的高速公路。
2019年,温生源在母校广西外国语学院推荐下到柬埔寨交换学习期间,因一组自己身着柬埔寨传统服饰的照片在当地走红。学习之余,他做起了专业的带货主播,积极向柬埔寨推介中国文化。从此他在柬埔寨开启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交流的深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社会急需一批既懂外语,又懂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法律和经贸规则的人才。广西外国语学院瞄准时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逐渐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特色的办学道路,形成了“把小做大,把外做强”的办学特色。
“把小做大”的“小”,指的是东盟国家语种即非通用语种。“把小做大”:一是把小语种做成大语种,像大语种一样加大投入;二是把小语种做成大舞台,做大小语种专业学生规模,做大东盟国家语种专业数量,做大东盟国家语种专业教师团队规模;三是把小语种做成大事业、大市场,为国家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把外做强”是指学校采用“双轨育人”的模式,做强外语语种。“双轨育人”指的是“双校园、双教师、双基地、双就业市场”,构建特色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和模式。根据这个办学模式,学校与东南亚国家、美国、英国等国家大学进行深度合作,打破常规,在课程衔接体系、学分互通互认、教学团队合作、教材编写出版、实践基地建设、科研立项、硕博学历进修等方面全面合作。通过“双轨育人”这种模式,学校促进“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双向融合,强化跨学科、跨专业及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发挥外语类高校的外语品牌优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也为外语类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泰国曼谷汇煌区中国驻泰大使馆附近拉沙传比色路大约一公里的范围内,林林总总的泰文招牌中,夹杂着不少中文招牌,其中约90%都挂着一个同样的Logo——广西外国语学院校徽。由于广西外国语学院众多赴泰留学的学子在这里创业,逐渐形成了集聚效应,名气越来越大。
广西外国语学院“创业一条街”的形成是学校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晶。创新创业教育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办学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和境外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例如,学校实施与东盟国家高校 “2+1+1”、“3+1”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分别到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进行学分课程学习或进行境外实习。学校还与海外的行业协会、校企合作企业等单位共建大学生海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扫清了学生在海外留学之后的就业创业的障碍。
广西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学生饶峻炜和李治儒也看到“一带一路”带来的“商机”——中越两国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国企业在物流运输上都有巨大需求,急需对两国政策、语言等有充分了解的人才,帮忙办理贸易报关通关等手续,继而搭起双方贸易往来的“桥梁”。
着眼于这一市场需求,饶峻炜和李治儒利用他们在越南留学、工作积累的知识、经验及客户资源,于2012年共同创办英有(越南)塑料贸易有限公司。公司依托贸易货场+工程塑料工厂+通用塑料工厂的形式,成为越南为数不多的塑料全产业链经营企业,原料销售遍布整个越南,辅料颗粒还主销中国。
支持海外学子就业创业,鼓励“走出去,留得下、干得好”,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科研、就业、创业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商机,但在国与国交流合作中,最大障碍就是语言不通,同时还缺少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两国语言的专业人才。
广西外国语学院看到了这一“短板”,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外语类专业学生,实行“外语+专业相关知识+中文底蕴+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通晓2门外语、掌握1门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相关行业特长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对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实行“专业+外语+中文底蕴+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当增加外语课时量,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要求学生精通专业知识,至少掌握1门外语。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管理、经贸、文化类应用型人才。学校还进行“大学东语”教学改革,从2016级学生开始要求每个非外语类本科生必修5个学分的东盟国家语言课程;从2022级学生开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市场营销、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开设大学东语的外语教学,每周利用周一至周五的1小时外语交际能力晨练提升外语应用能力。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广西外国语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越来越高,外语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毕业学子在海外就业创业,路子越走越宽,学校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带来了新的巨大发展机遇。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广西外国语学院语言服务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特色越来越凸显,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逐年提升。目前,学校留学生数量继续位居全国民办高校首位;在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网“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单中,学校于2022年连续2次位列排行榜全国第一,2023年位列排行榜全国第二。
十年扬帆再起航,风雨无阻勇向前。展望下一个十年,广西外国语学院将秉持“敢为人先,砥砺奋进”的大学精神,继续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